- 杨亚平;沈爱桐;
为响应数学新课标对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的要求,并解决教师备课中过度依赖教辅、主观性强、科学性不足等问题,本研究聚焦国产大模型DeepSeek,探究其在赋能初中数学教师优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实践价值和有效路径。研究分两个阶段:首先,通过赋予DeepSeek“初中数学备课助手”专家身份进行专业领域训练,规范其输出;其次,选取典型教学案例进行人机评价对比,检验其在知识梳理、习题设置、小结反思等环节的效果。结果表明:DeepSeek能有效辅助教学设计,在提供细致、可操作的评价维度和改进建议方面优势显著,输出内容与专家评价在宏观上高度一致,但也存在个性化反馈弱、动态响应不足等局限。研究强调,教师在使用AI时必须坚持“教师主导、 AI辅助”原则,应对AI输出进行批判性评估与再加工,利用其处理重复性的资料搜集工作,自身则需专注深度教学反思与学情分析,以规避教学设计的同质化等风险。本研究为AI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可操作路径。
2025年08期 No.380 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孙冰冰;陈振宁;
基础教育评价作为衡量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环节,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随着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数智技术正逐渐成为推动基础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数智赋能基础教育评价既是响应国家战略、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回应教育需求的关键举措,能为基础教育评价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当前,数智赋能基础教育评价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理念滞后、伦理风险、技术制约以及主体责权不明的挑战。为此,应当坚守数智赋能教育评价本真价值,立足人本探索数智技术伦理的规范与制定,提升数智技术的成熟度与可靠性,重视教育评价主体数字素养培育,加强人机协作,不断完善数智赋能基础教育评价的实践路径。
2025年08期 No.380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张中原;周锦萱;
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针对中国知网收录的277篇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文献的发文趋势、研究热点与主题演化进行了分析,系统梳理了21世纪以来我国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演进脉络。分析发现,我国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受相关政策的影响,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深化期”三个阶段,聚焦“爱国主义教育”等九大议题。实践方面,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概念与手段革新、法律与制度导向、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也面临监管力度不足、负面价值传播、数字分化加剧、内容与现实脱节等困境。鉴于此,未来我国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可从优化监管措施,增强技术保障;创新话语体系,提升教育效果;均衡资源分配,缩小教育差距;更新内容形式,丰富教育载体;构建育人环境,汇聚教育合力等方面入手,优化实践路径,提升中小学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质量和水平。
2025年08期 No.380 2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