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强;
学科实践是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抓手,但语文学科实践在常态语文课堂体现较少。为了更好地促进语文深度教学,亟待探究更便于常态课堂进行的学科实践。具体可从语文诸要素中提取三个要素,参考戏剧习惯模式,构建深度关联其他要素的戏剧性学科实践“三位一体六路径”。其中,角色性学科实践两路径,借鉴“教师入戏”等模式,以角色活动凸显场景事物与场景气氛相互激发及反观;场景性两路径,借鉴“定镜”等,以“事物、非语言符号或气氛”的场景活动,凸显“情感或意象”与“观念或逻辑”相互激发及反观;焦点排序式两路径,借鉴“时间线”等,调试“问题或主题”关联其他要素的线索,凸显“事物、非语言符号或观念”等细节要素与“气氛、情感或意象”等整体要素相互激发及反观。以上路径均以“张力激发”与“凝视反思”为动力,推动语文要素深度关联,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在戏剧性学科实践中升华。
2025年10期 No.382 2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贾超;
生命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但在现实效果方面,仍需不断完善。作为较早践行生命教育的国家,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基于文本分析与归纳法,探究日本生命教育发展的历史与实践发现,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发展,本质上是日本在不同发展阶段对社会危机的适应性调整,且发展至今,呈现出以《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为目标导向、以课程为内容载体、以实践为效果保障的实践逻辑,强调生命教育的传统性与时代性,重视生命教育的现实性与规律性,关注生命教育的育人性与实效性。由此建议,我国应坚持融入原则,通过深化教师知能、强化教育计划、优化教学指导,促成目标层面的内在关联,实现内容层面的自然融合,增进实践层面的体验效能。
2025年10期 No.382 4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郭亚川;马志芹;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与新时代民族工作深化的背景下,“尚和合”理念中所蕴含的“和合共生”思想,为高中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文化底蕴。为进一步探索“尚和合”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践路径,研究者对“尚和合”理念与高中思政教材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文本解读,挖掘“尚和合”理念中的天人观、政治观与修养观中的文化意蕴,并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梳理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提出具体教学实施路径。研究提出,“尚和合”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根基与教学方法支持,通过课堂与实践融合有效促进学生民族认同的内化与践行。
2025年10期 No.382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